近日,《儿童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扼杀元气》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开来,其中论调着实让人大吃一惊!雾化真有那么可怕吗?
作为临床药师,笔者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儿童雾化的那些事儿。
一、儿童多选择雾化吸入疗法既是病情需要,也是儿童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网文截图)
雾化到底是种什么疗法?
雾化的全称叫雾化吸入疗法,是指利用雾化装置,把药物打成气溶胶,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呼吸气流进入呼吸道及肺内,在气道粘膜局部发挥作用,从而消除炎症和水肿,解除痉挛和稀化痰液。雾化装置的使用可以让病人几乎不费什么力气,或者用很小的力气实现吸入治疗目的。
为什么做雾化的儿童要多于成人?
以感染导致的咳嗽为例。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他们的呼吸道粘膜柔软,血管丰富,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出现粘膜充血、水肿、气道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等问题。与成人相比,儿童支气管的纤毛运动能力较差,咳嗽能力弱,容易发生粘液阻塞,从而导致喘息和咳嗽等症状。也就是说,儿童支气管太柔弱了,有痰咳不出来,憋得慌!患儿若在此时通过雾化器吸入化痰药物,就可以有效稀释痰液,从而把痰咳出去。

(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患儿也可以在家中进行雾化治疗)
再以过敏导致的哮喘为例。儿童哮喘发作时会出现反复喘息、气促和胸闷。因为他们的支气管太敏感了,在外源性刺激下(如花粉、冷空气等)很容易发生支气管痉挛,同时伴有炎症表现,一旦急性发作还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甚至昏迷和死亡。这时若是能通过雾化器快速给药,就能有效缓解症状和抗炎。
与儿童相比,成人的支气管已经发育成熟,咳嗽能力强,能够及时将呼吸道的痰液咳出体外,并且可供成人选择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也更多。但如果成人患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能也需要使用雾化治疗,比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过敏性气管炎等。
网文里说雾化不好的观点既缺乏逻辑支撑,更无事实依据。
雾化疗法起效快是因为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黏膜,局部作用强。这并没什么不好,难道孩子生病就医,医生不给迅速解决问题,还要拖延吗?网文把“起效快”归结为医生的错误,真是毫无逻辑可言。
另外,正如前述使用雾化疗法的适应症,医生做出某种处方,必然要根据患儿的病情来进行判断,怎么会不问青红皂白呢?某些网文纯粹是信口开河、枉顾事实。
二、雾化吸入治疗既能对症治疗,也能对因治疗

(网文截图)
首先,雾化吸入治疗既能缓解症状,也能解决病因,并不是网文所说的“症状治好了,病没治好”。
以感冒引起的儿童咳嗽为例,感染是病因,咳嗽和咳痰是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来说,儿童普通感冒90%以上由病毒引起,属于自限性疾病,在1周之内即可自愈。但如果支气管中的痰液积聚较多,会引起反复咳嗽,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迁延不愈。那么通过雾化将支气管中的痰液稀释后排出体外,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咳嗽的问题,也就不会再出现继发细菌感染的问题。
其次,并没有雾化一定要经常做的说法。
患儿雾化的频率疗程、给药剂量和药品种类都是需要医生依据具体病情综合评估后决定的。不存在“老是治不好、一直在雾化”的问题。
的确有部分患儿在雾化后咳嗽缓解,但过两天又咳嗽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患儿用药依从性差,没有完成规定的疗程,导致支气管中的痰液没有被完全排出。而患儿家长在治疗决策上的犹豫反复,很可能是受到了那些伪科普文章的干扰。
“雾化用药副作用大”是那些伪科普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误导了很多人。雾化疗法到底使用哪些药物?这些药物到底有着怎样的副作用?笔者将在下篇文章中详细为大家介绍,敬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