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核潜伏感染”?
结核潜伏感染是宿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尚未发病的一种特殊状态,免疫学检测阳性,但无活动性结核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潜伏感染者不传染!不传染!不传染!
2感染≠发病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通过咳嗽、喷嚏、吐痰等方式向外界播散大量包含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如果健康人恰好吸入了这些带菌飞沫,则有可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后的感染风险与患者的排菌量、排菌持续时间、接触密切程度以及接触者的防御反射和易感性等有关。
3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
目前,有两种方法常用来检测结核潜伏感染:一种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另一种是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TST通常是将少量结核菌素注射至前臂,48-72小时后测试者返回查看注射部位的硬结直径,一般硬结直径≥10mm,则视为结核潜伏感染。IGRAs通过采集静脉血,实验室检测判别,阳性结果则视为结核潜伏感染。
结核潜伏感染的检测至今在世界范围内没有“金标准”,建议以下人群接受结核潜伏感染检测:
1.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2.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3.65岁以上老年人及由于各种原因免疫力低下者;
4.近期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
5.接触结核病患者或标本的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