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2-06-30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普通话与我们朝夕相伴
你了解它吗?
普通话的定义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普通话的历史沿革
清末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
民国
1918年经过多次调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并于1919年编辑出版了《中华民国国音字典》。
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
193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为确立国语的标准提供了范本。
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凝聚力。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能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普通话是现代民族的共同语言
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
也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团结
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它看似平凡
但却也同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你的普通话标准吗?
快来一起参加普通话绕口令挑战
看看你能过几关↓↓
经过普通话绕口令挑战
你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满意吗
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从现在做起,从我们做起吧!